应当鼓励学生带着智能手机进校园

来源:深圳市和谐号教育    2016-01-06

北京十一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因为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

“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李希贵说。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已经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大多数人则是互联网的移民。移民很难理解原住民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和情感。移民总是想讨论清楚到底该不该去使用互联网,使用到什么程度合适,如何有效、适度使用互联网。而原住民的情感则大不相同,他们明明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却不觉得正在使用,往往认为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带来的感受没有太多区别,不存在要不要使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虚拟和实体已然混合成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们对于那个世界的感受,尝试着走入虚拟的世界。而重新认识“自带设备”问题,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为什么不许学生“自带设备”
“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最初由企业界发起,并逐步推开,意味着带自己的设备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也是企业对设备进行重新布局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学校的自带设备,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带入学校。

尽管近一两年来,教育信息化风起云涌,各地教育信息化论坛遍地开花,但让人费解的是“自带设备”这种最基本的方式依旧难以实现,甚至成为阻隔。极少有会议在这一点上达成最基本的共识,自带设备的认可度甚至远低于“翻转课堂”,这就非常让人费解。

我们对于信息化设备进入学生的学习还存疑,那对于一种信息化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流程的“翻转课堂”又何来高度认同呢?有不少老师想将自己的教学与微信有机结合,却无奈学校根本不允许学生带智能手机。这种纠结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拒绝自带设备的理由有很多。例如:1. 手机影响学生注意力。2. 容易导致学生攀比。3. 学生自控能力太差。4. 教育有关部门不允许。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认真地看待“自带设备”,就会觉得这些拒绝理由有多么站不住脚。

放手,然后才有自律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在教育进程中的一些讨论话题。“1980 年代讨论中学生能不能戴手表; 1990 年代,讨论中学生可不可以穿牛仔裤。”拒绝戴手表的理由几乎和带手机的差不多。而如今,再也没有人讨论可不可以戴手表和穿牛仔裤了。

或许,制定规则的人不巧地验证了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

一、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二、任何在我 15-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三、任何在我 35 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又或许本来就没有规则。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明确规定学生不可以带手机进入校园!是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于是找来借口。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地位,这样永远生长不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放手,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律意识。”北京十一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因为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李希贵说,“对于一些错误使用手机的学生,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教育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更不能把它放大。”

不妨学学他们

上海嘉定实验小学自带设备的探索已经有 3 个年头。


3 年前,学校鼓励学生自带设备加入数字化学习班。第一年,一年级只有 2 个班级的人数愿意加入。第二年的一年级就有了 4个班级,第三年的一年级上升到 5 个班级。学生以亲身的学习经历向家长讲述平常如何使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学习,如何丰富地运用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探究。自带设备让设备真正移动起来,让教育真正面对学生们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和他们一起直面挑战,收获成长。

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也采用了自带设备的模式。


这所新成立的学校,目前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12 班全部采用自带设备的模式开展数字化学习探究。也正因为有了自带设备营造的良好数字化环境,该校将技术作为学校发展的底层支撑 , 让数字技术始终贯穿于课程重构、课堂变革以及师生教与学的全过程。

面向未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探索。有五条建议值得借鉴:

1. 不是要求所有老师,所有学生自带设备,而是允许与自愿。
2. 与学生明确“自带设备”的规则,或签订协议。(例如:上课需要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模式;上课的时候不可以使用设备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
3. 学生、家长、教师在如何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和教学上开展小规模讨论,有助于达成共识。
4.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并利用丰富的应用程序开展学习活动。举办学生之间的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分享利用智能设备的经验。
5. 教师尝试或积极使用各种平台或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反馈等。注重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不能绝对地说教育信息化从“自带设备”开始,但是“自带设备”的确是一个难以忽视的起点。

如果我们开始尝试起来,真正平等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融入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发现更多。需要“自带设备”这种方式的开启,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等待时机成熟的问题,而是一个急需探索与改变的状态


转载自当代教育家,已授权,作者:杨晓哲

深圳市和谐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咨询、培训、教育软件开发为一体的公司,是面向全国为学校提供综合服务的专业平台。总部设在深圳,目前已与上万所学校建立了联系,业务遍布全国。

微教育平台”专门为学校提供微网开发、建设、营销、推广服务。是国内一个专门为学校提供微网开发解决方案的专业平台。通过“微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很好的应用微信公众号,展示校园风貌,轻松发布、管理各类信息,还可以成为家校互通以及学校内部交流管理的实效平台!

应当鼓励学生带着智能手机进校园

来源:深圳市和谐号教育    2016-01-06

北京十一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因为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

“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李希贵说。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已经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大多数人则是互联网的移民。移民很难理解原住民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和情感。移民总是想讨论清楚到底该不该去使用互联网,使用到什么程度合适,如何有效、适度使用互联网。而原住民的情感则大不相同,他们明明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却不觉得正在使用,往往认为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带来的感受没有太多区别,不存在要不要使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虚拟和实体已然混合成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们对于那个世界的感受,尝试着走入虚拟的世界。而重新认识“自带设备”问题,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为什么不许学生“自带设备”
“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最初由企业界发起,并逐步推开,意味着带自己的设备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也是企业对设备进行重新布局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学校的自带设备,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带入学校。

尽管近一两年来,教育信息化风起云涌,各地教育信息化论坛遍地开花,但让人费解的是“自带设备”这种最基本的方式依旧难以实现,甚至成为阻隔。极少有会议在这一点上达成最基本的共识,自带设备的认可度甚至远低于“翻转课堂”,这就非常让人费解。

我们对于信息化设备进入学生的学习还存疑,那对于一种信息化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流程的“翻转课堂”又何来高度认同呢?有不少老师想将自己的教学与微信有机结合,却无奈学校根本不允许学生带智能手机。这种纠结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拒绝自带设备的理由有很多。例如:1. 手机影响学生注意力。2. 容易导致学生攀比。3. 学生自控能力太差。4. 教育有关部门不允许。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认真地看待“自带设备”,就会觉得这些拒绝理由有多么站不住脚。

放手,然后才有自律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在教育进程中的一些讨论话题。“1980 年代讨论中学生能不能戴手表; 1990 年代,讨论中学生可不可以穿牛仔裤。”拒绝戴手表的理由几乎和带手机的差不多。而如今,再也没有人讨论可不可以戴手表和穿牛仔裤了。

或许,制定规则的人不巧地验证了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

一、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二、任何在我 15-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三、任何在我 35 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又或许本来就没有规则。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明确规定学生不可以带手机进入校园!是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于是找来借口。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地位,这样永远生长不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放手,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律意识。”北京十一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因为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李希贵说,“对于一些错误使用手机的学生,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教育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更不能把它放大。”

不妨学学他们

上海嘉定实验小学自带设备的探索已经有 3 个年头。


3 年前,学校鼓励学生自带设备加入数字化学习班。第一年,一年级只有 2 个班级的人数愿意加入。第二年的一年级就有了 4个班级,第三年的一年级上升到 5 个班级。学生以亲身的学习经历向家长讲述平常如何使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学习,如何丰富地运用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探究。自带设备让设备真正移动起来,让教育真正面对学生们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和他们一起直面挑战,收获成长。

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也采用了自带设备的模式。


这所新成立的学校,目前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12 班全部采用自带设备的模式开展数字化学习探究。也正因为有了自带设备营造的良好数字化环境,该校将技术作为学校发展的底层支撑 , 让数字技术始终贯穿于课程重构、课堂变革以及师生教与学的全过程。

面向未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探索。有五条建议值得借鉴:

1. 不是要求所有老师,所有学生自带设备,而是允许与自愿。
2. 与学生明确“自带设备”的规则,或签订协议。(例如:上课需要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模式;上课的时候不可以使用设备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
3. 学生、家长、教师在如何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和教学上开展小规模讨论,有助于达成共识。
4.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并利用丰富的应用程序开展学习活动。举办学生之间的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分享利用智能设备的经验。
5. 教师尝试或积极使用各种平台或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反馈等。注重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不能绝对地说教育信息化从“自带设备”开始,但是“自带设备”的确是一个难以忽视的起点。

如果我们开始尝试起来,真正平等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融入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发现更多。需要“自带设备”这种方式的开启,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等待时机成熟的问题,而是一个急需探索与改变的状态


转载自当代教育家,已授权,作者:杨晓哲

深圳市和谐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咨询、培训、教育软件开发为一体的公司,是面向全国为学校提供综合服务的专业平台。总部设在深圳,目前已与上万所学校建立了联系,业务遍布全国。

微教育平台”专门为学校提供微网开发、建设、营销、推广服务。是国内一个专门为学校提供微网开发解决方案的专业平台。通过“微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很好的应用微信公众号,展示校园风貌,轻松发布、管理各类信息,还可以成为家校互通以及学校内部交流管理的实效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