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来源:深圳市和谐号教育    2016-06-02

    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这甚至成了他们心中难以释怀的内疚。

    这不,一位小学女教师参加完自己女儿的家长会,回来后写下这样一段日记:
    上初中的女儿又要我去开她的家长会了。每当此时,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进退维谷。不去吧,作为妈妈,是无法推卸这个责任的;去吧,她的同学里,有十几位都是我刚教过的小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感觉背如芒刺,因为他们总会关心地问候:“你女儿的成绩如何?在年级的排名不错吧?你们当老师的教育孩子应该很有经验,也给我们传授一下吧。”

    每逢此时,我总是很惭愧、很尴尬,女儿虽然在班里是前几名,但是在有16个班级的初一里,总是达不到前30名,学校大门里的光荣榜上,怎么也寻觅不到她的“踪影”,倒是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人家的孩子在光荣榜上对着人们微笑。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这个年级大约有30多名学生是教师子女,他们的成绩多数是中等水平,各方面表现平平。


    这样的案例的确让人觉得很困惑。大家都觉得,教师的子女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是得到最好的教育,但很多时候的确不是这个样子的。甚至连大学教授也不例外。来听听另一位教师碰到的案例:

    教授A,某高校领导,学识渊博,有身份、有地位,可是却需要请人给自己儿子辅导功课。他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而且还和他拧着来。


    这的确是一个怪现象!就像医生一般不给自己的亲人看病一样,教师可以教得好别人的子女,却常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束手无策。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师能够很好地教育学校和班级里的孩子,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这到底怎么回事?

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对这种教师教不好自己子女的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的“灯下黑”,意思就是照亮了人家的路,却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黑暗中。这的确不是个案现象,而是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甚至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名教师也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出现问题。


    所谓的“灯下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原因何在呢?有人分析这一现象,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角色的迷失。教师家长,在学校是教师、是班主任,在家里的身份应该是父亲和母亲。而我们有些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无所适从。 


    二是教师是一个为人梯、为社会奉献的职业,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知名教师,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和精力都投入到钟爱的事业和学生身上,而对自己的子女关注较少,从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是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太高,要求太高,不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而是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往往会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愿望。 

    四是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缺乏耐心,批评多,鼓励引导少。久而久之,不仅子女听不进教师家长的训斥,还可能产生对立和抵触的情绪,有了逆反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是有的教师不研究思考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是一味地指责训斥自己的子女,这样肯定于事无补。
避免角色混淆,有效解决“灯下黑”的问题

    客观地说,如果以家长的行业作为分析的样本,那么教师子女的“成才率”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也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深入开展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这不仅是关注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站在更大的视角去完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同时,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保证每一位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


    如何解决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有人提出应从这几点做起:
    一是要求教师家长要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认识,了解这一现象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家长,特别是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教师家长,要能够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定位,从而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是教师家长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维灌输,多一些慈爱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宽容的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能安全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
好老师如何做个好妈妈?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本人既是老师也是妈妈,就如何做一个好妈妈,提出自己的新思考,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拼妈”年代,真正比拼的是教育理念
     “拼妈”是继“拼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对于“拼妈”的概念,并不是妈妈一动手参与了,就叫“拼妈”,这要看具体情况。现在的家长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在尹建莉看来,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即使有的妈妈学历很高,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 
在当今这个时代,妈妈们不能安于现状,一定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妈妈该怎样去学习,尹建莉认为有三个途径: 
  1. 看书。应该多看教育类的书籍,因为其中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起来比较便捷。
  2. 多向周围优秀的家长学习。尤其是那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的家长。
  3. 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相处问题。教育全在细节中,当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该反问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过于粗糙、是否过于简单,从而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二、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则是尊重孩子。

    尹建莉认为,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所谓尊重孩子,不是说不打骂就是尊重了,而是在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家长能认真地体悟、理解孩子的感觉及需求,尽可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那些总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往往是不尊重孩子、不关注孩子的自主选择,只在乎自己感受的家长。这些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是真正“不听话”的家长。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正是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水平上。 


三、多陪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妈妈”。

    对于陪孩子这个问题,尹建莉认为:第一不要太具象了,不要认为坐在孩子身边就叫陪。只要孩子天天能见到家长,和父母关系良好,就认为这是好的陪伴。这是误读。第二,质量重于数量,和孩子相处时间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越长越好。陪孩子要放在“用心”上,而不是在“用力”上。 

    有的家长把“陪”理解成处处看管着孩子,包括写作业也要坐在边上。其实,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于妈妈,内心却并不想听妈妈的话。 
    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尹建莉主张,“不管”要比“乱管”好。这里的“不管”需要解释一番:“不管”绝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技巧,以不管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和谐号微教育平台致力于建设智慧校园,为全国学校提供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学校微官网、学校微官网建设、校园微官网、校园微官网建设、微教育平台、微教育、教育类微官网、教育软件定制、教育咨询培训等服务。

咨询热线:400-630-3933

教师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来源:深圳市和谐号教育    2016-06-02

    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这甚至成了他们心中难以释怀的内疚。

    这不,一位小学女教师参加完自己女儿的家长会,回来后写下这样一段日记:
    上初中的女儿又要我去开她的家长会了。每当此时,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进退维谷。不去吧,作为妈妈,是无法推卸这个责任的;去吧,她的同学里,有十几位都是我刚教过的小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感觉背如芒刺,因为他们总会关心地问候:“你女儿的成绩如何?在年级的排名不错吧?你们当老师的教育孩子应该很有经验,也给我们传授一下吧。”

    每逢此时,我总是很惭愧、很尴尬,女儿虽然在班里是前几名,但是在有16个班级的初一里,总是达不到前30名,学校大门里的光荣榜上,怎么也寻觅不到她的“踪影”,倒是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人家的孩子在光荣榜上对着人们微笑。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这个年级大约有30多名学生是教师子女,他们的成绩多数是中等水平,各方面表现平平。


    这样的案例的确让人觉得很困惑。大家都觉得,教师的子女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是得到最好的教育,但很多时候的确不是这个样子的。甚至连大学教授也不例外。来听听另一位教师碰到的案例:

    教授A,某高校领导,学识渊博,有身份、有地位,可是却需要请人给自己儿子辅导功课。他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而且还和他拧着来。


    这的确是一个怪现象!就像医生一般不给自己的亲人看病一样,教师可以教得好别人的子女,却常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束手无策。为什么有那么多教师能够很好地教育学校和班级里的孩子,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这到底怎么回事?

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对这种教师教不好自己子女的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的“灯下黑”,意思就是照亮了人家的路,却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黑暗中。这的确不是个案现象,而是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甚至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名教师也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出现问题。


    所谓的“灯下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原因何在呢?有人分析这一现象,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角色的迷失。教师家长,在学校是教师、是班主任,在家里的身份应该是父亲和母亲。而我们有些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无所适从。 


    二是教师是一个为人梯、为社会奉献的职业,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知名教师,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和精力都投入到钟爱的事业和学生身上,而对自己的子女关注较少,从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是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太高,要求太高,不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而是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往往会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愿望。 

    四是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缺乏耐心,批评多,鼓励引导少。久而久之,不仅子女听不进教师家长的训斥,还可能产生对立和抵触的情绪,有了逆反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是有的教师不研究思考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是一味地指责训斥自己的子女,这样肯定于事无补。
避免角色混淆,有效解决“灯下黑”的问题

    客观地说,如果以家长的行业作为分析的样本,那么教师子女的“成才率”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也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深入开展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这不仅是关注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站在更大的视角去完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同时,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保证每一位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


    如何解决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有人提出应从这几点做起:
    一是要求教师家长要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认识,了解这一现象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家长,特别是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教师家长,要能够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定位,从而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是教师家长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维灌输,多一些慈爱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宽容的理解;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能安全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
好老师如何做个好妈妈?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本人既是老师也是妈妈,就如何做一个好妈妈,提出自己的新思考,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拼妈”年代,真正比拼的是教育理念
     “拼妈”是继“拼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对于“拼妈”的概念,并不是妈妈一动手参与了,就叫“拼妈”,这要看具体情况。现在的家长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在尹建莉看来,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即使有的妈妈学历很高,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 
在当今这个时代,妈妈们不能安于现状,一定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妈妈该怎样去学习,尹建莉认为有三个途径: 
  1. 看书。应该多看教育类的书籍,因为其中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起来比较便捷。
  2. 多向周围优秀的家长学习。尤其是那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的家长。
  3. 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相处问题。教育全在细节中,当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该反问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过于粗糙、是否过于简单,从而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二、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则是尊重孩子。

    尹建莉认为,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所谓尊重孩子,不是说不打骂就是尊重了,而是在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家长能认真地体悟、理解孩子的感觉及需求,尽可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那些总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往往是不尊重孩子、不关注孩子的自主选择,只在乎自己感受的家长。这些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是真正“不听话”的家长。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正是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水平上。 


三、多陪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妈妈”。

    对于陪孩子这个问题,尹建莉认为:第一不要太具象了,不要认为坐在孩子身边就叫陪。只要孩子天天能见到家长,和父母关系良好,就认为这是好的陪伴。这是误读。第二,质量重于数量,和孩子相处时间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越长越好。陪孩子要放在“用心”上,而不是在“用力”上。 

    有的家长把“陪”理解成处处看管着孩子,包括写作业也要坐在边上。其实,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于妈妈,内心却并不想听妈妈的话。 
    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尹建莉主张,“不管”要比“乱管”好。这里的“不管”需要解释一番:“不管”绝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技巧,以不管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和谐号微教育平台致力于建设智慧校园,为全国学校提供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学校微官网、学校微官网建设、校园微官网、校园微官网建设、微教育平台、微教育、教育类微官网、教育软件定制、教育咨询培训等服务。

咨询热线:400-630-3933

^